close




第三天 9/03 【腳下的路無止盡】      花蓮市→光復



今天行程比較鬆,所以可以悠閒地吃完早餐再出發,呵呵...


花蓮市和周邊的山地地勢落差大,所以隨意亟目望去都覺得山容特別壯麗,也難怪叫做「縱谷」。



騎到吉安鄉,右手邊開始出現鐵道



早就聽說東華大學校園很漂亮,所以放棄鯉魚潭走台9主線到志學去拜訪這個學校。


本來以為就在省道旁邊,沒想到要彎進一條路,騎了頗長一段才到達。



呼~終於到了。早就看到東華的側門,不過硬是騎了好長一段才來到正門,好大啊!



這個看似花園洋房的東西其實是學生宿舍,媽啊~這的學生真幸福!!



第一次到一所學校不知何去何從



真的好大,這的學生用腳踏車代步都不夠吧!



居然有原住民學院!!不是學系喔~真新鮮!



東華還沒逛到2/3就離開了,因為太陽慢慢變得毒辣,必須得趕路了!
台九線不論是在砂石車的數量和車流量上都大過台11線,所以即使比較平緩也不會比較好騎。
而說到「平緩」這個字眼便忍不住要在這靠夭一下。
台9線花東縱谷路段表面上看似平緩親切,事實上卻常常是一路上坡,
因為坡度不陡所以開車或騎機車的人不太有感覺,只要稍微催點油就過去了,
而這個微妙又機車的差別只有騎腳踏車才能體會。


從壽豐開始一直到之後的西林都是一路上坡...



台9線的路很筆直,常常往前看都看不道路的盡頭,而當機車上坡一路伺候的時候就忍不住要想:這坡到底什麼時候會結束?


快被烈陽榨乾的時候看到路旁有一間廟,感人的是裡面有台自動開飲機!



終於找到遮蔭休息!廟前有一群正在下棋的老人,看他們聊天的神情和內容,自己好像也不由地涼快了起來。
在這裝了滿滿一罐水後,不忘跟神明道謝就繼續騎車上路。


行經豐坪大橋




底下跨越的是壽豐溪,沿著河床一直上溯可以去泡二子溫泉,是野溪溫泉喔~
上次承蒙在花蓮服役的學長邀請,在銀白色的月光下泡溫泉聽天籟,超讚!



早上出發後一路騎來不斷有砂石車、拖板車、油罐車、水泥車從旁呼嘯而過,有些司機對腳踏車完全不讓道,
有時候甚至還壓過機車道的線朝你逼近,在車子的後面還得吃它的黑煙和沙塵。
這些巨無霸唰地一聲從旁邊呼嘯而過,高速衝破空氣造成的氣流還會把你往砂石車的方向捲,造成龍頭不穩而車身晃動。
最危險的車偏偏又開最快,真是一點辦法也沒有,只能小心翼翼地往右邊靠。


過了橋就到鳳林鎮了!




一下橋就看到一個龐然大物,這是乳牛嗎?第一次看到牛會用兩隻腳站立,還擺出畸形的姿勢。



忘了說,這是兆豐農場的大門招牌,設計者一定是個人才。


兆豐農場對面有一個很大的全家,進去裡面休息一下。
在這看到一個裝備超齊全的車隊,頭巾、車衣褲、專用卡鞋...樣樣齊全,看車衣上的logo好像是有企業贊助的。



好棒啊!裝備一流騎乘起來一定舒適的多,不過沒那種富貴命的說...
並不打算在這裡停留太久,想直接衝去鳳林市區的7-11蓋章和做我的吧台夢


鳳林的7-11果然沒有辜負我!給了我一個吧台的好夢!啊~~這5天的行程根本就是為了追逐7-11的吧台而生的啊...



令人心花怒放的是,冷藏櫃裡啤酒的樣式超齊全的!真想喝他一瓶,不過怕影響騎車精神就做罷了...



在鳳林停留的時間太短了,導致錯過了一個景點- 鳳林鎮客家文物館。
鳳林是花東縱谷內最純正的客家聚落,舊名「馬力勿」,為泰雅族語「上坡」的意思。
這裡最早是泰雅族和阿美族勢力的緩衝地帶,鳳林鎮的客家人大多來自於新竹以及苗栗地區,在清末日初時來到此地。
文物館館藏豐富,介紹花蓮客家的墾拓記錄、信仰、交通、生活器具...等,
還收許多藏客家傳統服飾、居家設施,值得一看。可惜錯過了啊...下次再來吧!



這座橋叫「萬里溪橋」,底下那條溪叫「萬里橋溪」,真好玩!




隔壁那座橋是給火車走的。



在好玩的背後其實醞釀了一個駭人的陰謀,那就是,這座橋沒有機車道!!
所以要在橋上跟砂石車爭道了呀!媽啊!看後面沒有砂石車趕緊往前衝~
騎到一半的時候,砂石車還是一輛輛追殺過來,真的有強烈感受到被他們吸過去的氣流
只能盡量保持直線前進,一邊還要加快速度衝下橋


呼!終於脫離橋面了!過橋後的聚落叫做萬榮。




車站裡面有很多老照片




每一張都訴說這個地方過去盛極一時的風光,照片裡的站長不知道是否還存在人間。



肯定的是,伐木索道已經荒廢棄用了。



驚喜的是,這台檜木車後來竟在林場內見到它的身影。



如果沒聽說過萬榮或是第一次來到這的人一定會以為這裡是個普通的小聚落
但在1960年代,這的伐木業進入全盛期時甚至還有「小上海」的封號,就像當年九份礦業的繁榮那樣。

林田山在日據時代稱為「摩里沙卡」,日語意為「森坂」,是林木茂盛的意思,和阿里山、太平山、
八仙山並稱台灣四大林場。林田山林業最繁盛的時候,這裡聚集了四、五百戶人家,共兩千多人。
為提供居民便利的生活機能,設立了林場員工子女就讀所需的森榮國小與林田山幼稚園、免費播放電影的中山堂,
還規劃有供應日常民生用品的購買部、公共食堂,以及製材廠、火車站、修理廠、醫務室、豬灶、公共浴室、
攤販市場、冰果店、米店、洗衣部、理燙髮部、消防隊與文化工作隊....等,儼然一繁華獨立小山城。

不過後來「禁伐天然林」政策實施,居住在林田山的住戶陸續搬走,因而使得林田山過去的盛況逐漸走向沒落。
而林田山也終於洗盡鉛華,回歸自然,重新找回原有的寧靜。


台16線是往林田山的路。




有名的滿妹豬腳就在平交道旁,不過份量太多且太貴就不去一探究竟了。




萬榮林道,這條路一直走可以到七彩湖。




悶雷不斷地響,烏雲愈壓愈低,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加快腳步嘍!




還好不用多久就騎到了園區,不然在西北雨即將發威的山區騎車還真有點毛。



眼看待會勢必會下雨,所以先把大黃蜂牽到有屋簷的地方停妥,然後到展示館參觀也剛好躲雨。


展示館。週二休館,好險沒碰上。



1997年文建會提出「文化藝術園區」的構想,有意透過林田山當地居民的投入、經營。
在廣納各界建議與層層的考量後, 於2003年正式完成「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規劃案,
以此定案可說是林田山發展史上非常重要的轉折。
為使民眾能在有限的時間內,了解林田山林場的發展與達到教育的功效,
林務局花蓮處特別規劃了展示館以供參觀,也就是現在看到的這棟建築物。


展示館內部,從樑柱到地板都是用林木製成,規劃的蠻不錯的。



各種伐木機具,還有伐木流程說明。



透明壓克力解說掛板



林田山地區等高線立體模型



林田山在這



很喜歡這張老照片。一名伐木工人站在流籠上,頓時山中嵐霧湧了上來把他包圍,整個人好像身處虛無飄渺中。



國民美術班作品。



為了推動林田山藝術村,培養居民的美術鑑賞力,社區居民開設了「國民美術班」,請外地老師前來授課,
希望藉著紙筆和色彩,讓老人家用彩筆回憶人生。

後來因為一群替代役男在展示館內播放流行音樂,而且還大聲聊天,所以不等雨停就先離開展示館。


出來的時候園區雨下的很大,還好大黃蜂在淋不到雨的地方舒適地呆著。



依照微笑護照的指示,萬榮鄉可以蓋章的點只有「林田山社區咖啡館」,而萬榮沒有任何一家7-11
所以只有去咖啡館才能蓋到章而沒有其他辦法了吧!一定要蓋到!!


往咖啡館的路,雨似乎是沒有轉小的趨勢,要蓋這枚章還真得經過重重考驗哪!



咖啡館到了!



為什麼叫社區咖啡館呢?原來是為了讓社區發展真正的落實,不能只單靠專家的規劃,
還要加上「在地人」共同為這塊土地打拚,才能讓林田山重拾過往豐沛的生命力。

因此,「林田山社區咖啡館」應運而生。提供了工作機會之後,願意回到故鄉的居民就會比較多。
林田山林業文化協進會經營的林田山社區咖啡館,是由昔日員工宿舍改建而成,外觀充滿懷舊之美。


得來不易的微笑印章



座位分為室內與室外,各有不同感受。如果選擇露天咖啡座,可以大致俯瞰整個園區,享受自然採光。
而選擇在室內用餐,可以聞到淡淡的檜木芬芳不斷撲鼻而來,而且環境幽雅舒適,整個人可以沈澱下來。


大片玻璃採光,窗明几淨。



咖啡館另一隅



很喜歡這兩張老式沙發椅



另有榻榻米的隔間,走廊中間還放書供人翻閱。



點了一杯奶茶坐下來寫單車日記。



看起來很幽雅充滿書香氣息,翻過來其實是台東農改場送的筆記簿。(還印了顆大大的釋迦...)



日記寫完雨也停了,到外面去晃晃吧!


運木材的鐵道



保存下來的日式木造平房,有些還住有居民,甚至還有雜貨店。




中山堂。驅走了山居的孤寂與漫漫長夜,林場的許多活動,也都在中山堂留下了歷史的足跡。



民國43年,運用林場自產的檜木搭建140坪大的中山堂落成,成為村民的精神寄託和文化活動中心。
六、七0年代因颱風侵襲,中山堂屋頂受損以致漏水,且隨著林業由鼓勵開發轉為保育,
逐林而居的人口大量流失,林田山日漸凋零,
頹圮的中山堂也逐漸走入歷史。
2003年,在文建會700萬與林務局2300萬的整修經費支援,與地方文史工作室及在地民眾的努力之下,
中山堂終於在該年六月底終於重新對外開放。


重建的中山堂內猶可見當年的氣勢。



民國50年,林田山獲得30萬元的職工福利金,花了20
萬元買了兩台在當時堪稱東部最新的日製電影放映機,
這是當年
轟動林場的新聞。每週播放2-3
部電影,是鳳林、光復一帶的大事,往往從各處湧來大批人潮,
將中山堂擠得水洩不通。
現今這兩台老機器也存放在中山堂裡,等待著被偷走的鏡頭補充後再次服務居民。


操場依舊但學童笑聲不再的森榮國小。



森榮國小在民國47年獨立設校,高峰時期,共有12班,學生數達447人。
現在站在空盪的操場上很難想像當年人聲鼎沸的樣貌。


操場前的解說牌




台車軌道



這就是在車站看到照片中那檜木載客車的現在樣貌。



如果加以清理保存的算還不錯。



退休的老車頭



園區逛的差不多了,準備離開到旁邊的萬里橋溪溪床去走走。


阿勒?溪床怎麼變成這樣?



記得2004年來的時候,站在溪床上的司令台就可以看到萬里橋溪的溪水
現在只看到一座座被怪手堆得高高的砂石,也不曉得這是不是盜採作業,常常糾察單位就是盜採業的股東...


要看溪流還得往回騎到西寶大橋上面看才看的到。



西寶大橋,對面可以通往一個農場。



舊橋在旁邊,腐朽翻起的枕木看起來頗恐怖,有人想玩大冒險可以到這,哈哈...



站在橋上看著奔騰的溪水看了許久才離開,現在要走的是馬太鞍溪橋,同樣沒有機車道



橋下跨越的是馬太鞍溪,灌溉光復地區。和壽豐溪、萬里橋溪一樣,通通都往東匯入花蓮溪。



過橋就到光復鄉了!



有岔路。往左走台11甲(光豐公路)可接到豐濱,是昨天才走過的路。才一天就跑到了西邊,真有成就感!



光復糖廠有很大一片區域是日式木造平房,是以前的員工宿舍。



有的已經老舊不敷使用。



有的維持原貌,改建成糖廠的史料館,不過今天不知為什麼沒開。



有的改建成民宿,看起來不錯。



在看板上找了半天沒看到無法忘懷的“紅豆酵母冰”,怎麼會這樣? 我引頸起盼很久了說!!



只好點了一個紅豆牛奶草莓冰,也還不錯吃啦!



吃完冰,逛了一下糖廠園區就準備去找今晚的住宿。
在地圖上看到糖廠附近有幾家旅館,但事實地看到的完全不一樣!
繞來繞去只看到一加規模不小的民宿,但是這肯定不便宜!


感覺上原本的旅館好像都合併成一家了,就是照片上的這家。這只是「A棟」,後面還有B、C、D棟。



一個紮著超長辮子的原住民男子看我在附近繞了半天,便上前問:要找住宿嗎?
看樣子他應該是經營民宿的,劈頭就問:一個晚上多少錢?
如果你要住的話,雙人房本來是1200,算你1000就好了,長髮浪人說
我問他可不可以看看房間,老闆馬上答應。


房間真的很不錯很乾淨,有落地窗+陽台,可惜面對景色不怎麼樣的台9線。



床舖乾淨,枕頭和棉被睡起來很舒服。



電視機、梳妝櫃、吹風機、冰箱...一應俱全。



盥洗用品齊全且整齊的放在梳妝櫃裡。



大致看了一下,然後轉頭問老闆:可以再便宜一點嗎?
老闆好像已經料到我會殺價,不假思索阿殺力地說:800塊。
雖然心開始在滴血,不過800塊能住到這樣的房間實在是不可多得,
而且光復這裡其實沒有什麼便宜住宿可以選擇,那就成交吧!



浴室也很乾淨,看不到陳年的污垢。



還有超大洗臉盆可以用來洗衣服!



重點是....蓮蓬頭有蓮蓬耶!!太感動了 




看看天色不早了,光線不是很明亮,所以附近的馬太鞍溼地就留到明天再慢慢逛吧!
光復的鬧區事實上不在糖廠這裡,而是要往回走到隔著光復溪的大安村,
考慮到今晚的住宿就花了800塊,加上懶得再騎過去吃飯,所以今天的晚餐就省下來了,嘿!

睡前要充電時發現相機充電器留在花蓮市的旅館忘了拿,糟糕! 這可怎麼辦?
好加在宗庭他們一行4人環島剛好明天會到花蓮,撥個電話給他就搞定嘍!免操煩~
不過看看相機的電量只剩下一格,應該是撐不到明天了。而影像紀錄就在第4天終止了...真可惜

於是,沒拍照加上後兩天日記亂亂寫再加上懶惰(佔70%),所以光復到台東的網誌決定擺爛,哈哈....哈...(逃~)






下台一鞠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isherk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